导读:贞观之治我们都知道是什么时期,是唐朝的李世民执政时期,也是最为繁荣的时候,那么你知道启发后人的《贞观政要》是怎样的吗?《贞观政要》的作者是呢?想要知道的话,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古人
启发后人的《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唐朝吴兢著。
唐朝是中国封建时代的辉煌时代,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期被后世誉为“贞观之治”。到唐玄宗天宝年间,虽然社会依旧繁荣,但也潜伏着危机。吴兢本着维护和保持唐王朝继续繁荣、长治久安的愿望编写了这部书,书中总结了唐太宗成功的治国施政经验,君臣的交流相处等一系列的内容,为后世君王树立起成功的治国榜样。
记言为主是这部书的特点,所记大体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和主要大臣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方面的对话,此外就是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再有就是《贞观政要》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方面的重大措施。吴兢撰此书,其目的是为“垂世立教”“义在惩劝”。所以本书也成为后人批评腐败政治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是清明政治的蓝本。
作者吴兢,“直笔书史”,为我们留下珍贵的信史,被赞誉为当世董狐。他认真负责、刚正不阿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尊敬。
《贞观政要》的作者是
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的洛阳,一位名叫吴兢的史官,来到洛阳城皇宫明福门之外,向皇帝唐玄宗进献了自己编写的《贞观政要》一书。贞观,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使用的年号,是被后代君臣仰首仿效的时代。在这部书中,吴兢汇集了唐太宗君臣关于如何治理国家和社会的言论文章;这是一部意在体现贞观年间政治教化之美善,希望能“致君尧舜上”,实现太平昌盛的政论集。
古人
这一年,他素来敬重的宰相源乾曜刚被罢免了侍中的职位,只得了个“安阳郡公”的荣誉封号。这一年,来到洛阳养病的开元贤相张嘉贞,也因病在秋天去世。而这时的唐玄宗,在选人纳谏方面,已经渐渐偏离开元初期的正轨,开始亲近佞幸,好大喜功。吴兢在献书时,还不忘提醒玄宗要遵循来路、效法太宗,用贤纳谏、择善而从。
《贞观政要》与贞观之治
《贞观政要》是一部篇幅不大的书,分为十卷、四十篇。具体记载了唐太宗时期君臣的对话讨论和诏答奏表,一共有接近三百条,每条首尾完备,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君臣言论的记载都比较完整,故事性很强。这并不是吴兢生涯中的第一部史著,早在武则天时期,他就在史馆中着手修史,并陆续修成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三朝实录。即使后来被贬到荆州,也得到皇帝的恩准,将未完成的书稿带在身边。当然,这也并不是臣子们第一次以“贞观故事”为由,向皇帝进谏。在君主时代,唐太宗早已成了明君贤主的标志,被列朝列代所景仰和效法。
唐太宗是靠着玄武门前残酷的喋血,亲手除掉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才终于获得的皇位。就皇权的正当性而言,这并不符合伦理。而且当时国内形势并不乐观,经济凋敝,人口衰减,军事上还被北方的突厥压制。唐太宗刚即位时,距离统一的完成也还不久,隋朝土崩瓦解、瞬间倾覆的阴影,时而萦绕心头。而他却能够坚决施行仁政,开源节流,劝课农桑,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从贞观初期,便命五品以上的在京官员,在中书省内轮流值班,以便随时询问民间疾苦,政事得失。新定的刑法律令,相较于隋代的旧律也减轻很多。这样没过几年,社会治理的情形,便超越了隋代。
对于贞观年间施政理念的讨论、社会风俗的提倡、决策方针的制定和教化治理的表现,《贞观政要》中有详细全面的刻画。书中不仅有为君之道、治政之体的理念讨论,还包括任贤纳谏、教戒皇子、崇儒兴文、固本宽刑、征伐安边等行政举措的具体方面,可以说直观地反映了贞观之治的全貌。而在书中,有不少篇幅都与直臣魏徵相关。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启发后人的《贞观政要》,《贞观政要》的作者是”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