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饮食文化在演进的过程中,从“糟糠不厌”的贫民,到“箪食瓢饮”、“粗茶淡饭”的一般农户,到“钟鸣鼎食”、“酒池肉林”的“肉食者”,满足着从生存到享受多层面的追求,也成为古代专制等级制度的鲜明写照。那么,饮食器具的文化意蕴和食俗是什么?专制等级的礼制标志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炊具
专制等级的礼制标志
古代的饮食器具大都是祭祀天地祖先的祭器和作为专制等级外在标志的礼器,具有世代相传的保存价值和纪念意义。
鼎在中国饮食器具中有显赫的地位,它还是政治等级和统治权力的象征。从饮食上讲,钟鸣鼎食是古代贵族的等级礼仪。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王勃《滕王阁序》:“钟鸣鼎食之家。”钟是乐器,贵族进食有人击钟奏乐。鼎食是列鼎而食。古代贵族饮食,列鼎的数量,盛放的食品,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据《左传》《公羊传》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西汉主父偃说:“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耳。”追求的就是能列五鼎而食的卿大夫。
大禹铸九鼎,已脱离饮食器,而是世代相传的立国重器,是夏商周三代天子和王权的象征。另外,鼎还用来纪念重大事件,宣布重大的政治变革。99年,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祭祀、纪念母亲戊的。春秋晋国赵鞅等人把范宣子的刑书铸在鼎上,以公开法律。我们常讲的问鼎、鼎立、鼎足、鼎盛、鼎鼎等都足以说明它的等级含意和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凡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青铜器一般都有铭文。周初的大盂鼎高约米,内铸铭文9字。周宣王时的毛公鼎有97字,是目前发现的铭文中的长篇。这些铭文被称作金文,还是中国文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由于这些器物是权力、财富的象征,一般都刻有“子子孙孙永宝用”的字样,鲜明地反映了其保存价值。
炊具
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统一
中国人善于从自然界吸收美感,以自然界的某些现象为原型,进行艺术加工,给生活以美的享受和高雅的情趣。因此,追求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成为中国饮食器具的鲜明特征之一。
古代每一件饮食器具几乎都是精湛的工艺美术品。饮食器具的造型在美观实用的同时,还按照鸟兽虫鱼的形态来设计器物的立体形状。陕西华县太平庄出土一件仰韶文化时的鹰鼎,形状像鹰,构思巧妙,栩栩如生。爵实际上是雀的造形。像鸮白、豕白、犀尊、龙虎尊、四羊方尊等,都是动物造形。
古代每一件饮食器几乎都要进行雕镂装饰。尤其是商周时代的器物花纹更加富丽繁缛。有饕餮纹、夔纹、蝉纹、云雷纹、蟠龙纹等。商王武丁妻子妇好墓中出土的两个带鉴的象牙杯,通体雕刻鸟兽图案和纤细的地纹,还用小米粒大的绿松石镶嵌成一组组图案,堪称希世珍宝。
唐宋以后,上层官僚豪富除使用金、银、铜、玉、象牙等珍贵质料的饮食器外,瓷器逐渐成为普遍使用的器物。一般百姓大多以陶器和竹木器。饮食器具的艺术审美价值,仍为各阶层人们的不同层次的追求。书法、绘画,自然界的花鸟虫鱼,都被装点在瓷质饮食器具上。直到今天,哪怕是最普通、最一般的碗、盘,也都有花纹或者文字。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饮食器具的文化意蕴和食俗,专制等级的礼制标志是什么”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