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国人民不仅以自己卓越的美食艺术智慧烹制出色彩纷呈的美味佳肴,还将物质的饮食文化的精神价值充分高扬,使饮食作为一种道德建树、礼仪规范、生活准则而流传下来,形成中国人民独具特色的饮食价值观念。那么,中国饮食文化品评去哪看?饮食结构与中国人的个性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美食
饮食结构与中国人的个性
中国是以农为本的农业国,主食是五谷和菜,饮料是粮食酿造的酒和茶,有病喝中草药。调味品除椒、姜等植物外,酱、醋、糖、油等也都是植物做的。中国人几乎把自然界维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植物恩赐都纳入了自己的食谱。尽管古代有贵族阶层的“肉食者”,但他们也遵从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配膳原则。直到明清时期,仍把偶尔吃上一点肉叫作“打牙祭”。所以,中国古代的饮食结构基本上是植物食品。有人明确概括为中国人是吃小米的,日本人是吃大米的,西方人是吃肉的。
从饮食习惯上讲,中国人吃热食,不仅酒、茶喝热的,做好了的熟食也要再馏热。西方的面包、牛排、啤酒、白兰地都是凉的,且有着冷食、冷饮的习惯。
中国古代就已探讨食物构成对动物性格的影响了。《大戴礼·易本命》讲:“食水者善走而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者善走而愚,食桑者有丝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这些说法未必都正确,且有荒诞之处,但作者已注意到食物对动物的性格、智慧、技能、寿命的影响了。在近几年的文化史研究中,有人提出中国人是植物性格,西方人是动物性格,虽过于牵强,但也不无道理,因为通过饮食来把握民族文化的特征更为直接而准确。动物界食肉的狮子、老虎、狼与吃草的鹿、山羊、兔,在性格上确有凶猛和温和的鲜明差别。
农业生活和植物食品的饮食结构,热食的习惯,滋养了中国人民温和、善良的性格,特有的人情味和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培育了他们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和植物心态。
以农业文化为特征的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在它的规范下,强调人际间的和谐、仁爱,与人为善,“和为贵”,成为中国人际关系的主旋律,而不主张双方的冲突、争斗和玉石俱焚。“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还成为人生三戒之一。生活在一起的人们尽管一天无数次见面,再见面时总要问一句“您吃饭了吗”?正是这种过分的热情,才创造了人们之间温馨、和谐,富有人情味的生活气息和社会环境。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不好意思用家常饭招待客人,酒、茶、食品被广泛地应用于接风、送行、压惊、待客等人际交往场合。中国人讲“有仓卒客,无仓卒主”。东晋陶侃家贫,好友范逵来访,其母“截发得双髪,以易酒肴”。现代中国人为一次宴请,可以拿出个把月的工资,也可以夫妻准备上一个周。八仙桌、圆桌团坐在一起用餐的习俗,把一家人牢固地凝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比什么都重要,少了一个人就像塌了半边天,宁肯等上个把小时,甚至饭菜凉了再热上几遍。这虽反映了中国人的时间不值钱,却使儿女情长、家庭人伦等各种团圆的人际伦理通过一张圆桌得以兑现。中国文学作品中大团圆的思维模式和类同化的结局,与中国饮食文化风俗有着必然的联系。
美食
中国人对赖以休养生息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安土重迁,讲求入土为安,客居他乡者渴望像树木一样落叶归根。《史记·孟尝君列传》载,木偶人与土偶人相与语,木偶人说:“天雨,子将败矣!”土偶人说:“我生于土,死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把木偶人驳得哑口无言。在他们看来,客死他乡,“死无葬身之地”是多么可怕。
中国人的植物心态还表现在强调以理节情,对人生世事采取既乐观又清醒冷静的人生态度。中国人在干事情之前,善于计划周详,儒家叫“三思而后行”。专门从事冒险的战争的兵家,虽讲“出奇制胜”、“陷之死地而后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但基本原则仍然是“知己知彼”、“不打无把握之仗”。这种不贪图侥幸,不作无把握冒险的思想,来自中国人求稳、安守本分的处世原则和行为方式,它体现了人比其他动物更有计划性、目的性,提高了行为的成功率。
上述种种,都反映了中国人纯朴、善良的个性和富有情感、理智的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的优点和缺点是结合在一起的,在这些优秀品质的背后又透露出中国人的种种弱点。
强调人际间的和谐以及温和、善良的性格,往往使人们缺乏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春秋战国时期,当社会文明进步带来的欲望、争战、罪恶日益暴露,社会越来越强力抗争的时候,道家消极避世,主张超脱,避开这些罪恶;儒家积极入世,企图通过仁、义、礼、智、信,“和为贵”来消除这些罪恶。谁都没能从这些罪恶和争斗中净化出正当的竞争意识,强调人在强力抗争中的生存能力。儒家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人安分守已的个性,只是对旧环境克己、坚韧地适应,而不是对新生活的开拓。
中国人的热情和人情味固然可贵,然而过分的热情却冲淡了人们的卫生健康意识。从唐宋到现代,中国人一直保持着各吃各的饭,共享一盘菜的“伙食”习惯。在一盘菜内,你一筷,我一勺,交流着七八个人的唾液和病菌。古已有之的分餐制在1000多年后的今天竟是那么遥远和陌生,人们竟如此热衷于“一个锅里摸勺子”。抵制现代分餐制的,正是中国人的过分亲密。因为菜分开了,人情也淡了。
清醒冷静,反对冒险,不仅得不到那些可能偶然出现的重大成功,还使中国人干事情之前,左盘算,右计划,延长了犹豫不决的思维过程,待决断之后,机遇早已丧失了。事实上许多首创的事情都是需要冒险的,中国历史上的出奇制胜者,开辟新航路的西欧航海家,都付出了冒险的代价。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中国饮食文化品评,饮食结构与中国人的个性”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