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七夕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那么,祭田祖报田公是什么意思?这些反映农事祭祀活动是怎么回事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情侣
祭田祖报田公是什么意思
首先,在古代,“七”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个吉祥的数字和符号。北斗七星,其数为七;七夕供品其数为七;天上彩虹的颜色有七彩;古琴的弦数为七;人的常态有七情;《周易》上有“七政”之说;《说文解字》释“七”时说:“七,阳之正也。”农历七月七日,称为“重七”。这些现象和记载都表明,我国民间有着浓厚的崇“七”心理。西汉《淮南子》记七月七日剪瓜叶;周处《风土记》所引《董勋问礼俗》:“魏时人或问董勋云:‘七月七日为良日,饮食不同于古,何也?’勋云:‘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故以糜为珍。’”我们从这段话里得到两点认识:第一,七月七日对古人而言,不仅仅是一个时间观念,而是和农事有着密切的关系,即谓农历七月七日是农作物开始成熟的日子;第二,形成这吉庆日子的原因是“黍熟”和“阳数”。“阳数”的含义是美好的,“黍熟”当然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另外,“七夕”风俗活动中,也有祀田公(即田祖)的内容。七夕时至孟秋,收获在望,为了祈求天随人愿,大获丰收,早在周代以前就有以新黄之穗荐田祖之礼。《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引山西志书述广灵县风俗说:“七月七日折柳枝,挂楮钱插田中以报田祖。”《毛传》说:“田祖,先啬也。”“啬”借为“穑”,先啬即先农、农神。七月七日而报田公,显然是将田公与牵牛星(由叔均而来)联系在一起。由此看来,七月七日不仅是古人庆贺秋收的吉庆日子,也是古人祭田祖、报田公的日子。《诗经·小雅》的《甫田》《大田》二诗,便是祀田祖的。再者,“七夕”风俗活动中,有些地方还有“庆贺牛生日”的内容。因在农耕社会,农业生产主要靠牛耕,而牛又是为牵牛织女婚姻立下汗马功劳的一员,故在牛女相会的七夕,民间将七夕联想为牛的生日。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永平府志》载,当地妇女儿童在七夕除乞巧外,“又以为牛生命日,折花枝于角,可无灾,以面饼赏牧童”。另《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引山东志书《武宣府志》曰:“七月七日牧童采野花插角,谓之贺牛生日。”这种在七夕祭祀田公、贺牛生日的主要目的在于娱神、纪念,是丰收后对田祖、牛的感谢,是对神化了的田祖、牛采取讨好的态度,是对为农耕和牛郎织女婚姻做出贡献的牛的纪念;这种祭祀方式,反映了初民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条件下,祈求和酬谢田祖,以期来年农业再获丰收的愿望。
情侣
“呈瓜果”“种生”体现祈求丰收的愿望
“民以食为本”,农业是人类生存之本。在古代,食物是初民与大自然的根本关涉和系结。七夕乞巧的习俗内隐和深藏着初民追求物质生活资料丰收增产和提高生产技能的世俗态度和价值观念,寄托着初民强烈的耕织祈愿。这在历代古籍上多有体现。《荆楚岁时记》引《日纬书》云:“牵牛星,荆楚呼为河鼓,主关梁,织女星,主瓜果。”《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四卷引《春秋元命苞》云:“织女星主果。”《晋书·天文志》:“织女,天女也,主司瓜果、丝帛、珍宝。”从这些古籍记载看,织女是瓜果麦豆等农作物的保护神、丰收神。正因为此,七夕仪式上贡品虽多,但各地几乎都离不开瓜果。这不仅仅是一种时令果品,而且反映了农耕民族一种深层的心理暗示。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祭田祖报田公是什么意思,这些反映农事祭祀活动”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收集和网友自主投稿,本平台为信息承载服务,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删除。暂不接受AD,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