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淡忠奎 程晓玲 每经编辑:杨欢
从城市维度来看,供热规模的格局更富变化。在供热面积前十大城市中,沈阳、哈尔滨和西安处于前三位,供热面积分别为3.79亿平方米、3.51亿平方米和3.45亿平方米。相比两大东北城市,关中城市西安跻身前三多少令人有些意外。
近几年,有关南方供暖的消息不时登上热搜,一些处在南北分界线上的城市,更是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大家争论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凭什么你有我没有”。从数据来看,安徽蚌埠、淮北、亳州等,湖北的随州、孝感等城市均没有集中供热面积和管道里程。
此前曾有蚌埠网友留言咨询相关问题,当地住建部给出的回复是,“我市地处南北分界线,属非集中供暖地区,冬季气候变化较大。为满足市区居民冬季日益增长的采暖需求,在全市因地制宜的推进天然气分布式集中供暖、分户采暖的民生工程。”
但在陕西商洛、安康,湖北黄石、十堰等地处南方的城市却早已开始集中供暖。以十堰为例,其有三十多年供热(供暖)史,是目前南方地区唯一实现全市中心城区集中供暖、供热规模最大的城市。
但据当地报道,十堰市居民供暖是随着企业生产供热发展起来,不属于国家法定供暖区域,因此未能享受国家关于居民供暖相关政策支持。
从更大范围来看,全国只有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和重庆9个省(区、市)无集中供热面积。
能耗过去十年,全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从51.84亿平方米增长至106.03亿平方米,增长超过一倍。
目前在我国北方地区,占比长期超过70%的燃煤仍是主力热源。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各省份煤炭消费量来看,山东、河北、内蒙古等集中供暖面积较大的省份,其煤炭消费量也在全国排名靠前。
来源:中国环境报
其中,截至2021年4月,仅前三批43个试点城市就合计完成清洁取暖改造面积39.10亿平方米、改造户数3526万户。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山东海阳、浙江海盐两大核电基地所在地相继进入核能供热时代,为北方地区供暖改造和南方新增供暖均提供了一种全新选择。
2019年11月,国家电投集团山东核电公司70万平方米供热项目投运。去年11月,海阳核电基地的核能供热项目已覆盖海阳全城区,惠及20万居民,海阳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当地12台燃煤供热锅炉成为过去时。
海阳核电站厂区内的换热首站 图片来源:新华社
据统计,给海阳市供暖后,核电站能量利用率从36.69%提升至39.94%,未来还有望将热量输送到青岛、烟台、威海三座城市。
在海阳迈出“第一步”之后,中核集团秦山核电的核能供热示范工程(一期)于去年12月正式投运,供暖面积达46万平方米,惠及浙江嘉兴海盐县的近4000户居民,开南方核能供暖之先河。
经测算,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供热量将达到70.4万吉焦,相对于南方地区电取暖方式,每年可节约电能消耗1.96亿千瓦时;相对于火电机组每年可减少燃用标煤约2.46万吨。
此外,东北首个核能供热示范项目——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周边红沿河镇核能供暖也将在今年冬天启动。先期供暖范围覆盖核电站周边10公里外的红沿河镇,传输路径约10公里,供暖用户面积24万余平。
尽管从环境效益角度看,核能供热的优势突出。但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向城叔分析,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仍具有局限性。
比如,目前核电站大多数建在沿海地区,本身数量不多,能实际推广核能供热的地方也很有限。此外,核电供热的输送成本会随着距离延长而提高,远距离运输虽从技术层面可以实现,但其能耗损失有待进一步减少。
何继江表示,清洁供暖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同时拥有温暖和蓝天,仍是有待探索和优化的课题。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