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长盯一段时间孩子的作业,帮助孩子改进不好的审题和书写习惯。比如每次做完作业后,家长都批改一下,对于漏题、书写不规范、答非所问的题,都和孩子进一步沟通,了解孩子当时为什么犯错,是怎么想的。如果是题目没看完整,就提醒孩子下次做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目。如果是书写不规范,就加强孩子书写方面的练习。如果是答非所问的题,就要求孩子下次回答问题时先看清楚题目的每个字的要求在去作答。坚持一段时间,孩子的这些坏习惯就会越来越少。
2、喜欢用粗心来掩饰自己的能力不足,同时满足自己的心理自豪感。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问孩子时说都会做,但每次做都会有小的错误发生,眼高手低。这样的粗心一方面是孩子心理产生的“自己不过是粗心,只要不粗心了就能迎头赶上”的自豪感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孩子的能力不足,老师和家长一讲就会的题,到孩子自己做时,变换一下题型又不会了。对于心理产生的自豪感,家长一定要予以及时纠正,要帮助孩子让他重视这件事。对于能力上不足,家长要及时跟进孩子的学习情况,加以复习巩固,多加练习就可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
3、粗心其实很大部分原因是对某个问题理解的不深、不透、心理又想去逃避,然后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和借口来为自己解脱。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对这件事的正确认识,不以成绩论英雄,同时要让孩子感受到紧扣细节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这样孩子慢慢的就有动力去坚持,家长也可以慢慢的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