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温州一家媒体发起一项关于暑期花销的调查。参与此次调查问卷的家长中,孩子上小学的居多,占比84.5%,其次是上初中的,占比9.3%,其他年龄段的相对较少。
这个暑假,家长们究竟为孩子们花了多少钱?此次调查数据显示,暑期花销在5000元至10000元之间的家庭最多,占比35.27%,紧随其后的分别是花销在2000-5000元和10000-30000元两个区间的家庭,比例为30.62%和23.64%,仅这三个选项占比就达到了近九成,消费跨度颇大。
金女士的孩子今年小学四年级升五年级,她说自己算是“躺平”的家长,暑假里给孩子安排的都是兴趣类的课程,像是羽毛球、画画、舞蹈、铅笔字,这四门课程加起来差不多要一万多块钱。再加上带孩子到北京旅行了一趟,费用也在一万多元,加起来就将近3万了。
金女士直言:“我的观念是房子可大可小,在自己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其把钱存在银行里,还不如投资在孩子身上,这个价值是无限的,我相信未来也会远超房子的价值。”她也强调,这是自己在家庭没有房贷、车贷,且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如此消费,不然暑期孩子的消费压力确实还是挺大的。
而有一位二胎宝妈则完全是不同做法,她暑假里没有给孩子报任何班,仅是带孩子自驾到南京和周边出行了几次,且住在亲戚家中,一个暑假的费用大概是2000至3000元左右。日常时间,她给孩子安排的是上午在家学习,下午到公益类科普场馆、图书馆等地方研学,也会安排孩子在家进行劳动活动,像是洗衣、做饭、叠衣服、拖地等,她说:“这种属于不花钱但费神的,给孩子报培训班更多的是花钱省事,毕竟辅导班那么多孩子,肯定没有家长一对一更加了解自己孩子。”
相比于网上曾热议的“月薪3万也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话题,从数据看,温州大多数家长在暑期花销上是较为理性的。34.88%的家庭暑假花销只占家庭月收入的20%-50%,甚至有27.13%的家庭在20%以下,仅有两成左右的家庭开支会达到整体月收入的半数以上。可见,大多数家长对于暑期消费是有计划且在自身能力范围内的,并不会出现“盲目跟风报班”等现象。
此次参与调查的共有258名家长,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也发现如今不少80、90后家长的育儿观念产生了变化,他们更加认识到孩子从课堂走向社会,从书本走向自然的重要性,也认为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可以有很多形式,外出旅行是一种,宅在家中阅读也是一种。
受访的家长报班与否的目的也不再那么一致,不报班可能是为了培养孩子自学的能力,报班则大多在于注重孩子兴趣方面的培养,即使给孩子报兴趣班,也更多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暑假生活,做到劳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