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低脂肪的饮食对于人体健康是有益的,并可能会解释说低脂肪的饮食对人的心脏等是有益的。之前也有很多科学家认为,长期或大量食用肥肉、动物内脏、油炸类、奶类等高脂肪食物会诱发心脏病、直肠癌、老年痴呆症、胆囊炎等多种疾病。因此,为了拥有健康的身体,科学家曾建议,应控制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脱脂牛奶、面食、土豆、水果、蔬菜等。
但是近期的研究和国外的一些具体事例表明,低脂肪的饮食对人体健康并不是之前所称的那样有益,坚持低脂肪饮食结构的人甚至会因此患病。
何谓低脂饮食
科学家认为,人类赖于生存的物质必须从食物中取得,这些物质可以分为6大类:包括水、蛋白质、脂类、糖类、矿物质、维生素类。正常人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使这6类物质均衡地进入人体,也就是说不能使任何一类有所过量。但是对于不同疾病患者,这6类物质的比例就必须进行调整。如维生素缺乏的病人,就必需增加食物中维生素的比例,脱水的病人就必须增加饮食中水的比例。
脂肪肝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血中脂类物质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已超过正常需要量,故应调整膳食结构,进食含脂类物质尤其是甘油三酯、胆固醇少的食物,这种结构的饮食被称之为低脂饮食。
低脂饮食不一定就能成就健康
过去几十年里,美国人一直视脂肪为体重和健康的大敌。科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红肉和奶制品中的饱和脂肪会增加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导致心血管疾病。于是美农业部颁布的“食物指南金字塔”中,就把脂肪、烹饪油等“束之高阁”,列为“节制摄入食品”。精明的食品生产商马上跟进,纷纷打出“低脂牌”,似乎只要贴上“低脂肪”的标签,就是健康食品了。
但“低脂就是健康”这一理论并没有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近20年,美国人食谱中含脂食品一直在减少,体内胆固醇含量在降低,吸烟也越来越少,但心脏病的发病率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降低。尤其肥胖症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流行,Ⅱ型糖尿病也在同一时期迅速蔓延,它们的发展与“低脂即健康”理论的普及几乎同步,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2月8日美国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更表明低脂并非健康。美国哈佛医学院、加州大学、俄亥俄州大学、布朗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长期遵循低脂食谱的人并不能减少其癌症、心脏病、中风等恶疾的发病率。这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低脂食谱研究表明,医疗保健人士长久以来提倡的低脂“饮食疗法”并没有充分的医学根据。研究人员表示,这个结论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根据此项研究结果,他们不鼓励人吃低脂肪食品。
不能简单理解低脂饮食
科学家们认为,过去的“低脂理论”显然过于简单化了。首先它忽略了非饱和脂肪(如橄榄油)的存在。非饱和脂肪会提高对人体有益的胆固醇和高浓度脂蛋白(HDL)的含量,降低对人体有害的胆固醇和低浓度脂蛋白(LDL)的含量。其次,即使是饱和脂肪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坏。它们虽然会提高有害胆固醇的含量,但同时也提高有益胆固醇的含量。
有专家指出,很多关心饮食健康的人早就清楚,真正健康的饮食习惯并不是减少脂肪摄入,而是让自己摄入的脂肪来源变得更多样化。但是,科学家也表示,关节炎患者、肝炎患者、听力障碍者等特殊人群要注意控制高脂肪食物,因为关节炎患者食用高脂肪食物会使炎症加重,出现疼痛、肿胀、强直、功能障碍等;如果脂肪补充过多,也不利于肝炎患者的病情恢复;人们长期摄入高脂肪膳食,还容易致使连接听觉神经的血管网络系统发生硬化等病变,使听力逐步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