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或小乔木,高1-6米,有时可达10米,全株无毛;嫩枝和小枝灰褐色,圆柱形。叶通常聚生于枝端,呈假轮生状,革质或厚革质,倒卵形、长圆状倒卵形至倒披针形,稀为狭椭圆形或狭椭圆状倒披针形,长2-5(-6.5)厘米,宽0.6-1.5(-3)厘米,顶端圆或钝,有时为短钝尖或略尖,基部窄楔形或楔形,边缘上半部通常疏生细钝齿,齿端黑色或几全缘,仅疏生有黑色腺状齿突,干后稍反卷或不明显,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中脉在上面凹下,下面凸起,侧脉3-4(-5)对,在两面均不明显或少有在上面略凹下;叶柄长约3毫米。花单生于叶腋或生于当年生无叶的小枝上,较小,直径5-8毫米,单性或杂性,花梗纤细,长5-10毫米;两性花:小苞片2,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米,顶端尖,边缘具腺状齿突;萼片5,卵圆形,长宽各2-3毫米,顶端圆,有时最外面一片的顶端略尖,边缘疏生腺状齿突;花瓣5,白色,阔倒卵形,长约4毫米,宽约3.5毫米;雄蕊约40枚,长约3毫米,花药长圆形,长约1.5毫米,子房卵圆形,2室,胚珠每室1个,花柱短,顶端2浅裂。雄花:小苞片、萼片、花瓣均与两性花同;雄蕊35-45枚,退化子房微小,但明显可见。果实椭圆形,长8-10毫米,直径5-6毫米,2室,宿存花柱长约2毫米,顶端2浅裂,宿存萼片长2-3.5毫米,果梗纤细,长6-10毫米,稍弯曲;种子每室1个,长肾形,长5-7毫米,成熟时假种皮鲜红色。
国内分布:产于福建东南部沿海(福州川石岛、惠安崇武、厦门)、广东南部(高州、化州、阳春、海康)、海南(保亭、文昌)、广西南部(上思、十万大山、博白、陆川、北流、东兴、合浦、灵山、象州、金秀)以及香港等地
国外分布:
生境:多生于近海各地海拔50-950米的干燥山坡灌丛或岩隙间,有时也生于山地疏林中或林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