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株高40-6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粗约1.5毫米,近光滑。叶近生;叶柄长10-20厘米,粗1-1.5毫米,基部褐棕色,多少被红棕色的阔卵形的鳞片,向上为亮禾秆色,光滑;叶片长30-40厘米,中部宽7-10厘米,倒披针形,先端渐尖并羽裂,向基部逐渐变狭,二回羽状深裂;羽片约25-33对,下部5-7对近对生,相距2-3厘米,向下逐渐缩小成小耳形,最下的呈瘤状,中部羽片互生,无柄,近平展,相距1-1.5厘米,长4-5厘米,宽7-12厘米,披针形,渐尖头,基部稍变宽,对称,截形,羽裂几达羽轴;裂片约18对,略斜展,接近,长3-5毫米,宽约2毫米,长圆形,圆钝头,全缘或边缘具浅粗锯齿。叶脉明显,侧脉单一,斜上,每裂片4-5对,叶为草质,干后草绿色,下面沿羽轴、主脉和叶缘被灰白色、开展的单细胞针状毛,并偶混生少数具2-3个细胞的针状毛(沿羽轴较密),脉间密被微细的腺毛及少数橙黄色的圆球形腺体;上面除叶轴和叶脉被短针毛外,其余近光滑。孢子囊群圆形,中等大,每裂片3-4对,背生于侧脉的中部以上,远离主脉;囊群盖中等大,圆肾形,棕色,膜质,背面被少数灰白色的长针毛。孢子两面型,圆肾形,周壁具皱褶,网状纹饰少而不明显,网眼大小相等,外壁表面具规则的细网状纹饰
本种形体最近产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Parathelypteris novoboracensis(L. ) Ching,不同点仅在于后者的裂片先端急尖;囊群盖背面光滑无毛。
国内分布:陕西(渭河流域)、甘肃(天池山、康县)、河南(老君山)、山东(蒙山)、江苏北部(锦屏山)、浙江(龙王山、九龙山)、江西(庐山)、福建(武夷山)、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峨眉山)、云南(昆明、西山、贡山)
国外分布:韩国南部和日本
生境:丘陵地区的疏林下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收集和网友自主投稿,本平台为信息承载服务,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删除。暂不接受AD,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