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下部直立,近实心,上部垂悬呈藤本状,高或长可达10米;节间圆筒形,长8-20厘米,粗4-10毫米,幼时微被白粉,尤以在节的下方较明显,老则成黑垢而余处光滑无毛;箨环具有箨鞘基部残留物,在新竿上此残留物呈浅盘状并于外面具微毛;竿每节具3芽团,居中者较大,扁桃形,通常可发展为主枝,位于两侧的芽团较小,形偏斜,内含多芽,以后能发生多条侧枝;主枝极发达,竿中下部者可长达5米,侧枝纤细,其粗不及1毫米,但节处膨大,而使枝条呈“之”字曲折。箨鞘迟落,狭长三角形,鲜时为黄绿色,但具紫色斑点,背部有密集而明显的纵肋,在纵肋间贴生疣基小刺毛;箨耳无;箨舌矮,截形,顶缘具细齿裂和白色短纤毛;箨片直立或外翻,披针形。末级小枝具4-11叶;叶鞘长5厘米,被柔毛;叶舌显著或否,高者约5毫米,上缘具流苏状细齿裂;叶耳发达,具放射状紫色刚毛8-10条,其长为5-9毫米;叶片披针形,一般长5-12厘米,宽7-17毫米,两表面沿主脉的基部均生有灰白色微毛,次脉3或4对,小横脉不明显。花枝起初仅能见到各节生着花芽,此时颇似续次发生的花序,成长后则花枝的每节可由数条短的总梗作伞房式排列于节上,此总梗甚纤细,全长为1-6厘米,计1-6枝,下方的分枝处还生有潜伏芽或败育的小穗,仅枝的上方具1或2枚发育小穗,其小穗柄长短不齐;小穗长12-17毫米,计含较疏离的3-5朵小花,顶生小花常不育;小穗轴节间长约2-3毫米,被微毛,顶端膨大;颖膜质,易脱落,第一颖长约3毫米,3-5脉,第二颖长4-5毫米,具5脉;外稃质地坚硬,长8-9毫米,具明显而隆起的7脉;内稃稍长于外稃,先端浅裂,除2脊之外还有不明显的6条纵脉,平滑无毛;鳞被3,卵形,长约1毫米,边缘生短纤毛;花药长8-9毫米;子房卵圆形,无毛,柱头2,长约2毫米,具帚刷状微毛。颖果未见。
国内分布:本种现悉仅分布在贵州罗甸县猴场
国外分布: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不丹、锡金、尼泊尔)
生境:生于海拔600-1000米石灰岩裸露的石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