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状茎粗2-4毫米,分枝,被筒状膜质鞘,在每相距4-8厘米处生1个假鳞茎。根成束,分枝,出自生有假鳞茎的节上。假鳞茎近圆柱形,直立,长2.5-5厘米,中部通常粗3-6毫米,有时达9毫米,顶生1枚叶,幼时在基部被3-4枚鞘。叶革质,长圆形,长4-13.5厘米,宽0.8-2.6厘米,先端钝并且稍凹入,基部收窄,近无柄。花葶淡黄绿色,从假鳞茎基部发出,1-2个,直立,比叶长或短,最长达14厘米;总状花序缩短呈伞状,常点垂,密生10余朵花;花序柄粗1-3毫米,被3-4枚膜质鞘;鞘宽筒状,宽松地抱于花序柄,长8-10毫米,从基部向先端扩大;鞘口斜截形,稍张开,淡白色;花苞片膜质,卵状披针形,凹的,比花梗连同子房长,长7-10毫米,先端渐尖,具3条脉,淡白色;花稍有香气,初时萼片和花瓣白色,以后萼片和花瓣的中部以上转变为橘黄色;萼片离生,质地较厚,披针形,从基部上方向先端骤然收窄,其两侧边缘内卷呈窄筒状或钻状,先端钝或稍尖;中萼片凹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7毫米,基部宽1.5毫米,具3条脉;侧萼片比中萼片长,长4-14毫米,基部宽约2毫米,常具3条脉;花瓣质地较薄,白色,近卵形或椭圆形,长1-2毫米,中部宽1-1.5毫米,先端稍钝,具1条脉,有时3条,但仅中肋到达先端;唇瓣橘红色,肉质,舌形,稍向外下弯,基部具短爪并且与蕊柱足末端连接,先端钝,边缘具细乳突或白色腺毛,上面具2条密生细乳突的龙骨脊;蕊柱粗短,长约1毫米;蕊柱齿短钝,呈三角形或牙齿状,与药帽近等高,长约0.2毫米,先端稍锐尖;蕊柱足橘红色,长约1毫米,其分离部分长约0.5毫米;药帽近半球形或心形,前端稍收窄,先端下弯,上面被细乳突。花期4-8月。
国内分布:福建(崇安、南靖、仙游)、广东(罗浮山、鼎湖山、南昆山、信宜、翁源、饶平)、香港、广西(凤山、德保、凌云、金秀)、四川南部(屏山)、云南东南部经南部至西北部(屏边、马关、思茅、景洪、勐海、勐腊、临沧、贡山、腾冲一带)、西藏东南部(墨脱)
国外分布: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
生境:生于海拔200-2300米的混交林中树干上或山谷岩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