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绿中型至大型林下植物。根状茎兼有横走、横卧、斜升至直立各种形态,有时长成树干状,高达40厘米,直径达10厘米,先端略被紧贴的褐色薄鳞片;叶远生至簇生。能育叶长可达2.5米;叶柄长达1米,直径达1厘米,光滑,下部深褐色,向上浅褐色或绿禾秆色,上面有浅纵沟2条;叶片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长达1.5米,宽达1米,羽裂渐尖的顶部以下二回羽状一小羽片羽状浅裂至深裂;侧生羽片达20对,互生,斜展,中部以下的矩圆阔披针形或阔披针形,对称,长达60厘米,宽达20厘米,羽裂渐尖的顶部以下一回羽状,柄长达6厘米,其基部黑褐色,上部几对羽片披针形,略不对称(下侧裂片稍长),先端渐尖,基部无柄或几无柄,两侧羽状半裂至深裂;侧生羽片达20对,互生,平展,披针形,长达13厘米,宽达3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浅心形、平截形或阔楔形,不对称,上侧裂片显著较小,两侧羽状深裂或几全裂;小羽片的裂片可达15对以上,略斜向上,矩圆形或长方形,先端钝圆或平截,并略向上弯,边缘有粗锯齿,有时两侧有浅锯齿或几全缘,中部小羽片的基部下侧1裂片常特大并浅羽裂或具粗锯齿;叶脉上面不明显,下面可见,羽状,在小羽片的裂片中小脉可达9对,通常二叉至羽状,少数单一,斜向上。叶厚草质,干后草绿色或灰绿色,无光泽,叶轴及羽轴绿禾秆色或浅褐色,羽轴和中肋下面略被易脱落的短细毛及小鳞片。孢子囊群线形或短线形,在小羽片的裂片上可达7对,接近主脉,长可达小脉长度的2/3;囊群盖成熟时褐色,膜质,宿存。孢子近肾形,周壁明显而透明,不具褶皱,表面具颗粒状纹饰。
国内分布:分布于福建(南靖)、台湾(宜兰、屏东、高雄)、湖南(吉首德夯、武冈、新宜)、广东(乐昌、连县、怀集)、广西(临桂、百色、梧州、武鸣大明山)、四川(峨眉山、古蔺)、重庆(南川金佛山)、贵州(梵净山、贵定云雾山、罗甸、荔波)、云南(富宁、广南、西畴、马关、金平、元阳、勐海、沧源、景东、漾濞、泸水、福贡、贡山)、西藏东南部(波密)
国外分布:不丹及印度北部(奈尼达尔)、西北部(昌巴喜马拉雅山南坡)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台湾(屏东万金村“万峦”)。
生境:生于山谷阴湿常绿阔叶林下及林缘溪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