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作揖拜年与压岁钱,大年初一拜年有什么讲究

综合 下一篇:没有了

jiazacn[注册用户]

更新时间:刚刚

导读:春节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不过在大年初一这天,最重要的还是大年初一作揖拜年与压岁钱习俗,那么大年初一拜年有什么讲究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拜年

大年初一作揖拜年与压岁钱

“年初一,来作揖”,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此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家中的晚辈要给家中的长辈作揖拜年,长辈要给孩子压岁钱。据说压岁钱的最早起源是为了辟邪,因“祟”与“岁”谐音,晚辈拿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年。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也叫厌胜钱,这种钱不是在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为了佩戴玩赏而专门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唐代的春节在“立春日”,是宫内互相朝拜的日子,散钱之风盛行,但民间并没有此种习俗。

宋元之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压岁钱说:“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圆,其寓意为“长命百岁”。20世纪60年代,压岁钱一开始只是糖果,那时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很差,一年内能见到糖的时候并不多,用几块糖替代“压岁钱”就很不错。70年代后期开始,压岁钱真的是“钱”,大约是几毛钱,家长随便塞给孩子说一句“去买鞭炮吧”“去买糖果吧”。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压岁钱的数额在变大,形式也更加多样。现在中国人给压岁钱的方式除了现金红包,还有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等等。

大年初一拜年有什么讲究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拜年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话拜年和网络拜年等。

拜年时有很多的规矩要遵守的。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表明长辈对晚辈的爱护;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大年初一作揖拜年与压岁钱,大年初一拜年有什么讲究”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春节习俗之逛庙会,庙会的起源

导读:春节习俗之逛庙会是什么?庙会的起源去哪看呢?庙会,这一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文化现象,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宗庙祭祀,是传统社...

春节习俗之逛庙会,庙会的起源
大年初一作揖拜年与压岁钱,大年初一拜年有什么讲究

导读:春节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

大年初一作揖拜年与压岁钱,大年初一拜年有什么讲究
门神年画中的生命意识,门神起源与灵魂永生

导读:门神是老百姓信仰的能够驱邪避鬼、保卫家宅的保护神,也被尊称为“司门之神”。中国民间信奉门神的历史由来已久。那么,门...

门神年画中的生命意识,门神起源与灵魂永生
大年初二回娘家与祭先人,大年初二风俗看这里

导读:春节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从除夕一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那么,大年...

大年初二回娘家与祭先人,大年初二风俗看这里
惩恶扬善是对真善美的终极追求,记忆的根乃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导读:民间有关“年节”的传说尤为丰富,春节的习俗也是各种各样,其中蕴含着民众自身对于春节习俗及其文化内涵的理解。节庆作为...

惩恶扬善是对真善美的终极追求,记忆的根乃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大年初五破五与人日,大年初五有哪些风俗

导读:从正月初四算起,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甚至是到正月底,都可以说是春节的延续。就像中国传统文艺审美中说的“余味”,中国...

大年初五破五与人日,大年初五有哪些风俗
春节习俗之逛庙会,庙会的起源

导读:春节习俗之逛庙会是什么?庙会的起源去哪看呢?庙会,这一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文化现象,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宗庙祭祀,是传统社...

春节习俗之逛庙会,庙会的起源
中和节的起源,龙抬头起源

导读:中和节是中华传统节日之一,在唐德宗时期设立,定在农历二月初一。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和节与“二月二”春龙节逐渐融合,所...

中和节的起源,龙抬头起源
元宵节中的祈福意识,元宵节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导读: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在这一天赏花灯的习俗。而这一全民狂欢习俗的形成则在隋唐时期。唐宋时,节日中最热闹的要数上元节...

元宵节中的祈福意识,元宵节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元宵节文艺感悟,元宵佳节赏花灯

导读:元宵节张灯为戏之俗始于汉朝,到了唐代盛况空前,如杨贵妃的二姐“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

元宵节文艺感悟,元宵佳节赏花灯
活得潇洒,让前任后悔不已的星座

有些人在分手后会情绪低落,很难摆脱感情带来的痛苦。然而,有些人可以过着非常洒脱的生活,忘记过去,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以下...

活得潇洒,让前任后悔不已的星座
大年初一作揖拜年与压岁钱,大年初一拜年有什么讲究

导读:春节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

大年初一作揖拜年与压岁钱,大年初一拜年有什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