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翻开历史,唐宋元明清,朝朝代代都搞元宵节,哪个朝代越是兴盛,节日也就过得越红火;哪个年头最红火,民间观灯猜谜活动也就越热闹,留下的诗句文章也就越丰富。那么,元宵灯节的程序如何?元宵灯节的花灯种类有哪些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元宵节
元宵灯节的程序
北京人对灯节的程序是非常讲究的,刚刚过完大年,就早早儿地排出详细的日程来准备元宵盛会。
明代时,北京灯市规模日盛。其址在皇城东安门的东北一带,《燕都游览志》称,“灯市在东华门王府街东,崇文街西,亘二里许。”可见旧日的灯市就在现今之灯市口附近。明永乐七年,皇帝赐百官放假十日观灯,从正月初八起扎制灯棚。高悬灯火,结彩挂花,到十八日止,十五日这天称为正节。《顺天府志》曰:“明灯市最繁盛,范景文诗所谓:‘文贝珊瑚看不尽,东华门外市三条’也”。及至清初,灯市仍为十日,而皇帝赐百官之观灯期减为五日。
彼时旧京灯市乃灯与市之结合。《帝京景物略》为“灯市”作注云:“灯市者:朝逮夕,市;而夕逮朝,灯也。”就是说白天为集市贸易,夜晚为张灯欢庆。
先说白天的市。当时灯市一街百货聚集,珠宝玉器以至日用微物,应有尽有;花草盆景,不一而足。《帝京景物略》记其盛况曰:“省直之商旅,夷蛮闽貊之珍异,三代八朝之骨董,五等四民之服用物皆集。衙三行,市四列,所称九市开张,货随队分,人不得顾,车不能旋,阗城溢郭,旁流百尘也。”
再说夜晚的灯,真可谓蔚为大观。论品种,有绢灯、玻璃灯、羊角灯、纸灯、通草灯、纱灯等;论式样,有宫灯、台灯、壁灯、矗灯、走马灯等,更有大小、高矮、长短、方圆之别。灯上之彩绘精妙绝伦,其绘人物,则有列国、三国、西游、水浒、志异、封神等诸般角色;其描花草,则有兰、菊、竹、梅、萱、桂、牡丹等芳容:其写禽兽,则有鸾、凤、龙、龟,以至牛、马、猪、犬、虾、虫等倩影。如此这般,无不颜色鲜美,妙态传真,品目殊多,颇难枚举。而最为奇巧者当为冰灯。其以冰琢成人物、花鸟、虫兽,并以药固之,日久不消,雕刻玲珑,最令观赏者嘉赏。
旧京灯市之期,灯市一街店肆高悬五色灯球,如“珠排”,如“霞标”,或间以各色纱灯,相衔不断。当此时,仕女如云,童稚雀跃,香车宝马,参错其间,店铺铙鼓之声,如雷如霆。四乡间有专门技艺者纷纷来此献演,如扭秧歌的、盘杠子的、跑竹马的,深受世人喜爱。站脚助威者颇众,抛掷赏钱者不绝,鼓掌欢呼者比比皆是。灯市街为东西走向,南北相向均为高楼,楼内设翻帘幕。为皇戚、官宦、亲王宴饮之地。及至夜间,燃灯于上,望若星衢,有好事者于路面上放起焰火,更是热闹非凡,使人目不暇接,其品种如“水浇莲”、“一丈菊”、“线穿牡丹”、“葡萄架”、“珍珠帘”等等。盒子一架数层,高达丈余,点燃后,分层施放各色花样。于斯时也,光彩五色,烟罩尘笼,月不得明,露不得下。《朝市丛载》有诗赞道:“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上元节燃灯以灯市为最炽,而京城他处也均流光溢彩,无不悉具。《燕京岁时记》云:“每至灯节,内廷筵宴,放烟火,市肆张灯,而六街之灯,以东四牌楼及地安门为最盛,工部次之,兵部又次之。”以至壁上饰以灯、回廊饰以灯、门槛饰以灯、各种陈设之物饰以灯,庭院无不饰以灯。全城千家万户自娱娱人,也如白昼。
到清康熙后期,因虑灯市紧邻宫阙,恐焰火于宫殿有碍,故下令将灯市迁往前门外西河沿,廊坊头、二、三条,大栅栏等处,清毛奇龄的《帝京踏灯词》中说:“何处大鳌山最美,三条火巷在廊房。”《康熙宛平县志》也称:“旧在东华门灯市街,今散置正阳门外,及花市、菜市、琉璃厂、厂甸诸处,唯猪市口南为盛。元宵前后夜,金吾禁地,赏灯夜饮,火树银花,星桥铁锁,殆古之遗风云。”而灯市口的地名却沿袭至今,时时逗起人们世事沧桑之慨。
清末民初的地安门外大街聚盛公干果铺(小门薹店)、义溜河沿的冰窖工人均巧手结冰为神佛(如弥勒、八仙)、戏剧人物、器具,内燃灯烛,又栽麦苗为龙虎鱼鸟,“华而不侈,朴而不俗”。当年北城居民每届上元,扶老携幼,至此观赏,并传为佳话。
元宵节
北京的红庆灯,以纱为料,色红艳,上部下部饰以金色如意云纹,下挂金色流苏;宫灯分六方宫灯、花灯两种,六方灯为六角形,花灯由六方宫灯衍化而来,有纱绢的,有玻璃的,样子很多,像球状的、鸡心状的、双菱状的等等,有走马灯,内有叶轮,烛燃后产生热气,热气推动叶轮,使其旋转,灯壁上是彩画,彩画的题材自然丰富多彩,因为那是最易发挥、最体现创造力想像力的地方。
给年节添彩的除了挂的灯还有手提灯。流行于市的是纸做的,可开合,形状有圆有方,饰小动物,蜡烛小,价格便宜,主要是给孩子们玩的。
对于各种宫灯的制作,大多以细木为框架,即刻花纹或以雕漆为架再镶以纱绢。还有玻璃和玻璃丝的。灯上细画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及博古、文玩、戏剧、故事等。现在作为具有装饰美化效果及人工采光照明工具的各种宫灯,是我国特种工艺美术品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咱们北京城,哪儿挂的灯笼最大?是哪个厂家、哪位师傅的手艺?天安门城楼上的那八盏最大,每个直径两米七,算得上北京的“灯笼王”了。那八盏“灯笼王”是一位名叫李增学的师傅在1963年夏天,领着七八个工人,上天安门城楼上现场做出来的。瞧见没有?四十多年了,那灯笼愣是一点儿没走样儿,这得算一“绝”吧?如今,李增学老人早已作古;可他却把自己那份儿精湛的手艺留在了天安门上供后人瞻仰。
说起咱北京的“灯行儿”,就不得不说说前门外的廊坊头条。
据北京红灯厂退休老工人李光祖回忆:在日本侵占北京之前,人们都习惯把廊坊头条称作“灯笼铺大街”。顾名思义,当时在廊坊头条有五六家制作灯笼的小作坊。比较有名的是“文盛斋”和“华美斋”,这两家都是清代乾隆年间开的买卖,也算是老字号了。
李光祖老人介绍说,打民国年间,灯笼铺大街的买卖就挺红火。达官贵人的府第宅门儿长年讲究挂红灯,有钱的主儿娶亲、祝寿也短不了悬灯结彩,一些买卖店铺的掌柜的,干脆把他们买卖的字号写在灯笼上,悬挂在门口儿,既当招牌,同时也是一种华美的装饰。即使是寒门小户的平民百姓,也大都讲究到灯节这天,给孩子买个红灯笼,以图喜庆。据说,给孩子买灯笼这责任,都由舅舅来承担:要不北京怎么会产生那么一句歇后语,叫做“外甥打灯笼一——照舅(旧)”呢?
到了日本侵略中国时,北京的“灯行儿”可就惨喽!国破家亡,北平成了日本人的天下,但凡有良心的中国人,谁还有心思挂红灯?灯行儿的买卖日趋萧条,先是“华莹斋”倒闭,接着其他三家也相继关了张。连掌柜的带伙计,四散奔逃,另谋生路,惨哪!
文盛斋和华美斋虽说是挺了过来,可日子也是越来越不好过。直到建国后的1956年,政府把这几家小作坊组织起来,成立了“北京美术红灯厂”,北京的灯行儿才有了生机,并且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建国后,元宵灯会日趋兴旺。时至改革开放的今日,元宵闹花灯这种欢乐喜庆的艺术之花,才真正喜获春雨,枝繁叶茂,繁花似锦,芳漫神州,香溢四海,外国人称之为中国人的狂欢节。每年元宵节前后,举国上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城镇无论大小,乡村无论远近,人们都要张灯结彩,铺天盖地,争放异彩,把神州大地打扮得金碧辉煌,光彩炫目。天上灯、地上灯、树上灯、山上灯、水上灯、路上灯、门上灯、楼上灯、船上灯、桥上灯,灯园、灯塔、灯街、灯乡、灯城、灯市、灯都,宫灯、花灯、彩灯、霓虹灯、喷泉灯,上上下下,高高低低;里里外外,左左右右;东南西北中,灯彩满挂,灯火通明。灯中有景,景中有灯,灯景交织,观者穿梭幻景之中,万灯辉映,溢彩流光。倩丽迷人各展异彩,其盛况气势磅礴,场面宏大,真可谓“人如潮涌灯如海,箫鼓喧闹到天明”。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元宵灯节的程序,元宵灯节的花灯种类”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