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关,是长城的关口之一,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东汉时名为五阮关,又称蒲阴陉,列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天下九塞之第四塞。紫荆关由五座小城组成:拒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关城、小盘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岭城。
紫荆关位于今天的保定易县城西40公里的紫荆岭上,这里扼守太行山进出华北平原的要道,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早在东汉时期,这里就已经有夯土建设的关隘。到明朝,紫荆关得到加固,原来的土石结构改为条石为基、以砖封顶并以石灰碎石灌注。
今日紫荆关长城
紫荆关得名源于当地山间多紫荆树缘故。在历史上,紫荆关见证过诸多战争,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成吉思汗攻紫荆关以及土木堡之变后瓦剌对这里的进攻。
1996年,易县紫荆关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荆关长城:秦汉称上谷关,北魏称子庄关,隋唐称白壁关。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北45公里处,因关城居于紫荆岭上而得名。关东依万仞山,西据犀牛山,拒马河宽阔的河床横列于长城之北,其形势极为险要。为长城内三关重镇之一。紫荆关是长城千百座雄关险隘中历史最悠久的几座之一,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关于紫荆关的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当时称为“五阮关”,是著名的天下九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