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诠释:
独自在异乡做异乡来的客子,每遇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今天登高的地方,遍插茱萸时会想到少了一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注释1、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本太原祁人,后迁居于蒲(今山西永济),蒲州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2、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3、佳节:美好的节日。
4、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5、茱萸(zhū yú):即草决明,一名越椒,芳香植物。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
独自在异乡做异乡来的客子,每遇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今天登高的地方,遍插茱萸时会想到少了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这首王维少年时期创作的抒情小诗,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写得非常朴素。但这首诗却有着强烈的打动人心的力量,尤其是对作客他乡的人们。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思念自己。全诗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创作背景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这说明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收集和网友自主投稿,本平台为信息承载服务,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删除。暂不接受AD,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