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端午节除了包粽子、赛龙舟、打糍粑等传统习俗外,还会有挂艾叶菖蒲,戴香包和戴五色丝线等端午习俗。那么,五色线与五毒兜具体是什么呢?端午民俗之五色线去哪看呢?想了解的话,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端午节
五色线与“五毒兜”
在民间,五月被称为恶月,五月初五更是恶中之恶,此时人们极易受到各种病菌、邪鬼及毒虫的伤害。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由于身体娇弱,因此更易受危害。为此,人们想出了一系列办法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给孩子穿“五毒兜”与系五色丝就是两种非常普遍的传统习俗。此外,带榴花、带符及穿绣有五毒的鞋子等方法,据说也可以起到保护孩童的作用。因此,在旧时端午节这天最快乐的恐怕当属孩子了。因为这一天,他们可以换上新衣服,手上、身上还会佩戴上一些特殊的饰物。小孩子虽然并不知道它们的具体含义,但却都能领略到端午民俗的特殊魅力。
五色线,又被称做“长命缕”、“拴命线”、“五丝”,旧称“五索”。据应劭《风俗通义》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这说明至少在汉代已有端午节系五彩线的习俗,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五彩线就是用五种颜色的丝编成的线,这五种颜色是指青、白、红、黑、黄,从阴阳五行学说来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象征东、西、南、北、中,蕴含着五方神力。在元代以前,因没有棉花而用五色丝,所以叫做五丝。后来棉花普及后,就以棉线代丝,所以被称作五色线,但在一些地方,却仍保留着五色丝的名字。系五彩线有讲究,可以系在手腕上,也可以系在脚腕上,但是要男左女右,而且一定要在端午节的前一天系好。系线时,孩子们不能开口说话,所以大人们通常是在五月初四的晚上等孩子熟睡后,悄悄给孩子系上。而系上的五彩线想要摘下也是有讲究的。五彩线要在端午节后第一个雨天摘下,压在石头下面,大人们说五彩线会在石头下变成一条“圣虫”(蛇)爬走,灾病也就随之带走了;也有人说摘下的五彩线要放在雨水中冲走,这样好运也就随之而来。
我国各地普遍都有端午节这天给孩子戴五色线的习俗。在山东荣成,凡是不满十二岁的孩子,都要在端午这天戴五色丝,当地俗语说:“初一戴,十一开,不得病,不招灾。”说这样把孩子拴住好养,还能保佑孩子不招病灾,长命百岁。等端午节后下第一场雨时,再把彩线扯断(不能用剪刀剪)扔到雨水里。旧时,货郎们在端午节前挑着五色丝线走街串乡,唱着歌谣,按尺寸论价,招引了许多村妇儿童。在山东安丘,端午这天在早晨太阳未出之前,大人们就给孩子的手腕、脚腕上以及脖子上戴五色丝,要一直戴到下大雨,再解下来扔到水流里,使其顺水漂走。传说这五丝扔到水里能变成蚯蚓。而老济南人则相信,五彩线象征五色龙,端午系五彩线,就等于有“五色龙”随时护卫,可保孩子不受妖魔侵害。端午节的早晨,孩子一起床,家长就会把长命缕送给他们,或佩戴于脖颈,或佩系于手臂,或佩挂于幼儿的摇篮上。流传在河南荥阳地区的一首名为《五色线》的歌谣,就描述了带五色线的各种功用:
端午节
五色线,戴脖上,一年到头保安康。
五色线,样样全,五福临门保平安。
白银条,黄金条,红线穿,绿线绕,五福临门人逍遥。
除系五色线外,各地还普遍有端午时节给孩子戴“五毒兜”的习俗。所谓五毒兜,就是上面绣有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毒虫的兜肚,寓意以毒攻毒,确保健康。有的妈妈或奶奶会在兜里放一个温热的鸡蛋,或用温热的鸡蛋在小儿肚上滚几滚,边做边说“一年不会肚子痛”一类的话。通常不满三岁的小儿,在五月五日这一天,都要戴上五毒兜兜,说可以辟邪、防五毒、保平安。做五毒兜时,先用一块黄色棉布裁制成小儿佩带的兜兜形状,再请画师把以上五种毒虫和一个太极图画上,即是五毒兜兜。从小儿出生的头一个五月五日戴在身上,戴过一个夏天后摘下放好,等来年的五月五日再戴上,这样连戴三年。据说戴上五毒兜兜的小儿,夏天就可以不受毒虫的侵害和瘟疫的传染。所以小儿的父母、爷爷奶奶,在五月端午到来之前,都要操心给孩子们赶制一件五毒兜兜。另外,还有穿五毒鞋的习俗。鞋面上绣壁虎、蟾蜍、蝎子、蜈蚣、蛇,以为可以避五毒,这五种毒虫是用毛笔画上去的,意思是诗人屈原的墨迹能杀死五种毒虫,使儿童免受毒害。
此外还有一些习惯性做法,具有与穿五毒兜、戴五色线相同的功能,亦能起到保护儿童的作用。如在山东临清,7岁以下的男孩都要在端午这天戴“符”。所谓符,就是一种用麦秸做的土项链,以为“端午不戴符,死了变成小牛犊”。7岁以下的女孩则要戴石榴花。之所以戴石榴花,是因为屈原死时正是石榴花开的季节,戴石榴花就是为了纪念他,有俗谚云:“端午不戴花,死了变成癞蛤蟆”。
在安丘,则有给孩子做小布孩的习俗。用碎布和布条做几个小布孩和布姑娘,只是样式非常简单,通常仅具轮廓,然后分别缝在孩子的外衣左右,据说能起到儿童保护神的作用。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五色线与五毒兜,端午民俗之五色线”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