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 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希望解码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成功秘诀,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文艺是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沟通的最好方式,一本好书、一幅画、一张照片、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首音乐都能给外国人了解中国提供独特视角,都能以各自的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用优秀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贡献自己的力量。
讲好中国故事,要把握好“讲什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史和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光辉历程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进入新时代,创作素材更加丰富多彩,国家的蓬勃发展、社会的深刻变革构成了气象万千的景象,充满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着激昂跳动的乐章、展现着色彩斑斓的画面。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感应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满怀文化自信讲好中华文明的故事、讲好百年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讲好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一个历史底蕴深厚、民族多元一体的中国,展示一个文化多样和谐、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展示一个坚持改革开放、注重全面发展的中国,展示一个热爱和平友好、日益繁荣昌盛的中国。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创作出一大批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主题主线的精品力作,从不同维度书写了新时代的崭新风貌和发展成就。越来越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文艺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海外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中华文化热”。如反映我国脱贫攻坚历程的电视剧《山海情》在全球50多个国家播出,在海外某视频平台一经推出便收获超过1300万次的播放量;传递人间大爱的英语新闻纪录片《武汉战疫记》在海外播出后,不仅成为全球网友了解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真实情况的一扇窗口,也在疫情蔓延时刻为全球“战疫”提供了经验;国产动画《伍六七》里展现的中国建筑、中国美食等文化元素也在海外广泛传播,在海外收获了大量“粉丝”。据中国作协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显示,中国网络文学已向海外输出作品1万余部,成为海外民众了解和认知中国的重要渠道,有利于情感共鸣、心灵共振,有利于求同存异、增进共识。
讲好中国故事,要把握好“怎么讲”
酒香也怕巷子深。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有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更要有讲好中国故事的本领,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听清并听懂中国声音,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通过作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讲好中国故事,要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基础上,运用全球思维研究国外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受众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关键在于找到语言的共通点、思想的共享点、情感的共鸣点,精准择取故事素材和讲述方式,把“中国味”与“国际范”结合起来,使我们的国际传播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细致描述、多一些感人情节,既入乡随俗又入情入理,既有深入肺腑的力度又有温暖心灵的温度。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锻炼自身开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出色的表达能力,把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寓于文艺作品之中,在国际舞台上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让外国公众通过欣赏我们的文艺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使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讲好中国故事,要利用好文化交流平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文化交流是民心相通的基础。我们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文化交流、平等互鉴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是消除信息流进和流出的逆差、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落差的现实需要,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提升文艺修养和创作本领,同时发挥好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把“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用好重大活动、中华传统节日、海外文化交流阵地,用活多种文化形式,同世界各国文学家、艺术家开展多层次、有深度的对话交流合作。
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重视发展民族化的艺术内容和形式,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文艺传统,拓展风格流派、形式样式,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把既体现中华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饱含中国元素又被国际市场认可、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的文艺精品创作出来、推介出去,让中国故事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话题,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广泛认同。
讲好中国故事,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国人民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几乎被阻断,但互联网却为对外传播带来新机遇,社交媒体的兴起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新平台。在“万物互联”“人人皆有麦克风”的时代,海外受众特别是年轻群体,更习惯于通过新媒体获取中国的信息,以短视频、图像、动漫、游戏、 VR为代表的影像传播为大家喜闻乐见。因此,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在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上与时俱进,高度关注互联网传播的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趋势,大胆创新故事呈现方式,依托互联网、手机等新型社交媒体,潜心研究和创作适合新媒体宣传的作品,以生产出更多融入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的轻量化、可视化产品。着力拓展立体、多元化传播的新媒体传播矩阵,努力使它们成为在国际上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特色、展示中国形象的新阵地。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奋进新征程,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自觉肩负起时代重任,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李 丽)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收集和网友自主投稿,本平台为信息承载服务,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删除。暂不接受AD,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