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重阳节节日习俗是什么?重阳节的民俗主题是祈福、辟邪、避疫、求康等,表现了人们对自然、对神明的崇敬和感恩。随着历史的推移和发展,重阳节的习俗也在逐渐形成并演变,最终确定了下来。那么,重阳节祭祖和登高宴饮的习俗是怎样的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祭祖
祭祖
重阳节是我国四大祭祖传统节日之一,民间有“三月小清明,重九大清明”之说。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前文所述的远古时期秋季丰收祭祀的习俗。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是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随着历史的发展,受“家天下”和“君权神授”思想的影响,祭祀天地的权力由最高统治者独享,并且每年都会举行祭天大典,而民间主要以祭祀祖先、灶神为主。重阳祭祀祖先一般是同族人相约来到祖先的坟茔去举行祭祖仪式。由于祖先坟茔大多在郊外或者山野,重阳祭祖也可以看作是一场秋游。祭祀灶神则主要是在人们的家中举行,祈求灶神保佑全家平安。除此祭祖和祭灶神之外,还有祭祀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炎黄二帝的活动。虽然由于种种原因,祭祀炎黄二帝的活动一度中断,但是黄帝陵所在地陕西黄陵县已在1988年恢复了中断多年的黄帝祭祀活动,炎帝陵所在地湖南炎陵县也于1993年恢复了祭祀炎帝的活动。正是这些祭祀活动,使中华儿女可以缅怀先祖、展望未来,在强大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里,汲取继往开来的勇气和精神支柱。
登高与宴饮
(一)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的一个重要习俗,指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登高山、高楼或高台。这一习俗在许多的古诗之中都能够得到体现。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唐·李白《九月十日即事》)“归来问得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唐·张谔《九日宴》)等。古人登高一般有如下几个目的:
1.辟邪
在古代,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为了躲避“浊气”,也就是邪气,人们选择登高,去接触清气。在关于重阳节的一些传说中,如汝南桓景、重阳公主和骊山传说等,很多都写到了九月九日瘟疫蔓延、洪水来袭等,而刚好是因为登高,使一些人避开了这些祸事,也便有了登高辟邪避祸的说法。
祭拜
2.祈福
登高祈福是由于远古时期人们对天地山川的崇拜而来的。《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而登临高处,人们就能与神灵更加接近,更容易得到神灵的庇护和福佑。因此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结伴登高,亲近神灵,向神灵祈福,以求健康长寿。
3.辞青
重阳时的秋游称为“辞青”,与清明节时的踏青相对应。清明时节正是万物萌生、生机勃勃之时,人们通过踏青来“迎青”;而重阳时节正是万物凋零,百草开始枯黄之时,人们又举行了相应的“辞青”仪式。
4.赏秋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耕种技术、医疗技术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登高最初的辟邪消灾的活动逐渐变成了一项娱乐活动。云淡天长、秋高气爽、层林尽染、秋色怡人,登高赏秋景成了重阳登高的一个重要目的。
(二)宴饮
重阳节的大型宴饮活动,是由先秦时期的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据三国时曹丕的《九日与钟徭书》可知重阳节宴饮之习古来有之。《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晋书·孟嘉传》中记载的“孟嘉落帽”的典故,就是发生在重阳节,孟嘉参加龙山宴饮之时。唐代诗人王勃在其诗作《九日登高》中写道“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就是写诗人在重阳节时登高,并与朋友们宴饮的情景。只不过此时诗人的心情并不是愉悦的,反而乐景之中顿生哀情,与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异曲同工。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重阳节节日习俗,重阳节祭祖和登高宴饮的习俗”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