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重阳节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饤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诸禅寺各有斋会,惟开宝寺、仁王寺有狮子会。诸僧皆坐狮子上,作法事讲说,游人最盛”的北宋重阳节盛况。那么,重阳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重阳节中蕴含的文化价值是怎样的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菊花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每一个民族节日都是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所保留下来的民族文化瑰宝,我们能够从中窥见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和气度。而从民族节日中发掘出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于这个民族汲取精神养分,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重阳节就是一个具有丰厚文化内涵的民族节日,它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内心的精神世界,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敬畏自然
在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已懂得感恩自然、敬畏自然,前文提到的关于重阳节起源的两种说法,都能够体现这一点。当然,古人们并非是唯物主义者,他们认为天地之间,万物有灵,山有山神,河有河神,他们在享用大自然所给予的一切时,将其都归结于各路神灵的帮助。假如丰收了,有好事发生了,就是神灵的眷顾,便要用举行祭祀仪式感谢神灵,反之,则是神灵的怪罪、惩罚,也要用举行祭祀反思自己的过错,祈求神灵的原谅。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也是古人的智慧,就如《孟子·梁惠王上》中所说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就体现了这种智慧。而祭祀大火星的仪式,是在大火星移位退伏时举行的送别仪式,与之相应,在大火星回归时,也要举行迎接仪式。现代人绝对很难想象,那个时候,人类与星星,仿佛故交,人与自然,如此和谐。古人们对于大自然的这种崇敬之心,和大自然的相处之道,对于当代人探究在与自然相处时,如何尊重大自然的规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菊花
祖先信仰
古代中国人除了信仰各路神灵外,还信仰自己的祖先。祖先信仰也是古人们的原始信仰之一,中国人的祖先信仰在祭祖、扫墓、祠堂、族谱和家训等方面都有体现。中国自古就有祭祖的习惯,除夕、中元节、清明节和重阳节是中国的四大祭祖传统节日。在祭祖扫墓时,人们会回顾家族历史,追思先祖先辈,缅怀他们的优良品德,表达自己的感恩与尊重。祠堂,是人们祭祀祖先的主要场地之一。“祠堂”一词最开始出现于汉代,又称“祠庙”或者“家庙”,多修筑在坟墓附近。宋代以后,民间立祠堂风气盛行,开始人们是在宅内设立祠堂,成为“家祠”,后来家族逐渐壮大,便在家族聚居地专门修建祠堂。在一个家族中,祠堂往往是一个神圣的地方,除了在祠堂中供奉祖先的牌位、存放族谱和举行祭祖仪式之外,家族中有重大事件发生或要做出重大决定时,人们会选择将祠堂作为议事场所,意在告知列祖列宗。在祠堂内进行的祭祖仪式,称为“家祭”或者“庙祭”,重阳节的祭祖活动,称为“墓祭”,是指在坟墓前祭祀,也称“祭扫”。清明节和重阳节都要举行墓祭,即春秋二祭。从重阳节的起源和习俗中,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的祖先信仰。在这种信仰下,人们追溯家族起源,不忘自身来处;追思祖先的高尚品德,约束自身言行;崇尚祖先的光辉事迹,激励自身前行;传承优良家风,明了自身去处。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重阳节的文化内涵,重阳节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