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不少传统节日都是有着各种寓意的,比如情深意长的元宵节,月圆情满的中秋节,这些节日的风俗自幼就了解,一年一年的过,也渐渐明白这些节日带来的意义是什么。那么,观灯偷青闹元宵的元宵节是怎样的呢?元宵节的来源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元宵节
观灯偷青闹元宵的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元夕”,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当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这一天意味着春天的到来,人们吃元宵、赏灯、猜灯谜进行庆祝,所以称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于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元宵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发端可追溯至秦代,至西汉时期已广泛流传。汉文帝时,农历正月十五被正式定为元宵节。司马迁的《太初历》便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代以来元宵节更是盛极一时,尤其是唐宋时期,元宵节灯会发展为盛况空前的灯市,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时至今日,元宵节仍然是我国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的来源
元宵节的来源众说纷纭,较为普遍的说法是:相传汉武帝时有个大臣叫东方朔,一天,他在御花园里碰见一个名叫元宵的宫女想投井自杀,连忙阻止,并问明原因。原来,元宵自进宫后,再没有见过父母亲人,想到不能在双亲膝下尽孝,她便万念俱灰,想要一死了之。东方朔同情元宵,决定帮她实现与父母相见的愿望。他对汉武帝说,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火神君要烧长安城,考虑到火神君喜欢吃汤圆,而宫女元宵经常给汉武帝做汤圆,因此可以让元宵在农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做汤圆,请汉武帝焚香上供,同时传令全城百姓都做汤圆,一起供奉火神君,并在当天晚上挂灯,让老百姓进城观灯,全城点燃鞭炮、烟火,让火神君误以为长安城当天已满城大火。汉武帝照着东方朔的话去做。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元宵的父母进城观灯,元宵和父母终于得以相见。如此热闹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于是,汉武帝便下令以后每逢农历正月十五都要做汤圆供奉火神君,当晚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作元宵,这天就叫作元宵节。
元宵节
元宵节的特色风俗
元宵节的一大特色是吃元宵。元宵,南北叫法不同,北方叫“元宵”“圆子”,南方叫“汤圆”“水圆”。元宵的形状圆圆的,馅多为甜味,用糯米粉包裹而成,因此,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元宵馅料多种多样,甜咸都有,甜的有桂花白糖、玫瑰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核桃仁、果仁、枣泥等,咸的有猪肉、芥菜、蒜米、韭菜等,更有中西结合的特色元宵,如巧克力馅、水果馅的元宵等,可以油炸,也可汤食或蒸食。
灯会是元宵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民间有“三十晚的火,十五夜的灯”的俗语。广西的灯会盛行于清代和民国年间。1950年前,桂林、梧州、桂平、钦州等地的灯会最为热闹,其中最为壮观的是桂林的“龙灯游”。1950年后,广西的灯会以赏灯娱乐为主,娱神成分大为减少。农村花灯古朴典雅,城市花灯则以创新精巧见长。由于过了农历正月十五,春节即告结束,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也已停止,因而元宵节在广西又被称为“散节”。这一天,家家户户杀鸡、宰鸭、吃元宵,宗族祠堂或社坛则要设灯楼。头年添丁之家,要为灯节捐款,并请一盏叫“人丁灯”的花灯,用来祭拜祖宗,祝福孩子健康、平安。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是挂灯的日子,请花灯的人家,先在自家的厅堂祭拜祖宗,燃放鞭炮后举烛张灯,将花灯送到灯楼供人观赏。灯楼的花灯形状各异,花样繁多,有方形灯、菱形灯、圆形灯,还有惹人喜爱的各种动物、花草及人物造型灯,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元宵之夜,城乡通宵灯火辉煌,男女老幼都要观赏花灯,这一活动俗称“元宵灯会”。元宵节当天,除了可以观赏花灯之外,还可以观看舞龙舞狮和其他文艺演出,花灯、烟火交织,景象壮观,气氛热烈。东兰汉族还于元宵节天黑时点一对蜡烛,等蜡烛燃完后,马上点一盏柴油灯,使它亮个通宵,以求吉利。
有的地方在元宵之夜有“偷青”的习俗。青年男女在当夜悄悄地潜入别人家的菜地偷摘青菜或葱蒜作为彩头,寓意尽快找到意中人。菜地的主人或他人看见了,只是会心一笑,不会制止也不会责怪。
广西各少数民族在汉族的影响下也形成了过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期间,壮族人杀鸡煮肉,盛祭祖先和诸神祇,祈求家人平安、人寿年丰,其间还举行对唱山歌、抛绣球、舞春牛、演壮戏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娱活动。京族元宵节也称“过小年”,京族人备“三牲”(鸡、猪肉、鱼)拜祖后便正式投入渔业、农业生产,因而京族民间俗语云:“正月十五吃完粽就做工。”春节宣告结束。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观灯偷青闹元宵的元宵节,元宵节的来源是什么”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