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过端午,端午节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端午节是起源于纪念屈原,其实早在屈原年代以前,端午节已经存在了。每年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但你有没有想过,包裹粽子的那片片碧绿的粽叶,究竟是什么植物呢?我们一起看看!
粽叶是什么植物的叶子
1.箬竹叶
箬叶,这种神奇的植物,不仅长得好看,而且有着独特的生长习性。它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通常生长在山谷、溪流旁等水分充足的地方。箬叶的形状呈长椭圆形,叶面光滑,叶背有细毛,摸起来手感很好。它的叶脉清晰,叶片坚韧不易破损,是包裹粽子的绝佳选择。
2.芦苇叶
其次是芦苇叶。禾本科芦苇属植物,叶子比箬竹叶窄一些,南北通用,做出来的粽子通常是圆锥形。
3.槲树叶
壳斗科植物槲树,大乔木,叶子也比较大,虽然外观不规则,但对于包粽子来说,尺寸是足够的了。
4.柊叶
竹芋科的柊叶在两广一带用的比较多,也是叶大厚实的类型。著名的肇庆蒸粽便是用它做的。而且“柊”字和“粽”字发音相近,除四面体形外还有圆柱形。
粽叶是泡是煮
1.清水浸泡
无论干粽叶还是鲜粽叶都不要直接煮,先放进清水里浸泡,让粽叶吸收一些水分,这样粽叶煮好才会变得柔软不破。干粽叶非常的脆,韧性差,要提前浸泡再煮,水里加上两勺食盐,将其浸泡5~8个小时,这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可以增加粽叶的韧性,包粽子时不那么容易破,粽叶清洗干净后,开水下锅煮一下,捞出过凉水,这样处理的粽叶,特别有韧性。
2.加盐和碱
不管是用了多年的老粽叶,还是刚采摘的鲜粽叶,都不要只用清水煮,处理过程中都会用到食盐,这是因为食盐可以使粽叶更加有韧性,多加适量的食用碱,可以软化粽叶的植物纤维,从而让粽叶变得更柔软
3.煮制时间不宜长
锅里倒入半锅清水,加入一勺食盐、一勺食用碱,搅拌均匀后开大火烧开,放入粽叶,煮粽叶的时间很关键,5分钟为宜,煮太长时间会变烂,毕竟只是植物叶子,还会使粽叶丧失一定的清香味。
现在,你已经对粽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吧?它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叶子,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