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本经济类书因为没有数学公式而能让你一口气读完?
有没有一本写互联网的书能让你不至于越看越糊涂?
有没有一本指点江山的书看后能够令人信服?
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朋友手上接过一本名为《价值魔方》的书,书不厚,14万字,作者尉迟坚。初看一下不觉得有什特别的,细看下去吸引力陡增。因为他开篇就提出了一个“中国经济、产业、企业的希望与出路在哪里”的深度问题。
说它是个深度问题,是因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经济学家已经写了很多书,运用了大量的数学公式演绎推导,并企图以此拿诺贝尔奖。类似的著作还在继续出版。但是许多读者看了不领情。因为根本就没看懂。本书的作者善解人意,全书没有使用一个数学公式,许多专业性很强的问题,作者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排比句(一个词、一句话说不清)的形式把事说清楚,读来淋漓酣畅、气势如虹。
中国经济、产业、企业的希望与出路在哪里呢?书中的观点是,发展互联网经济,走“轻资产”的路,制造业、金融业等传统产业应该“嫁给”互联网,而互联网企业则应该“娶了”传统产业。中国经济应该发挥计划经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传统优势,发挥市场经济调节市场和效率高的优势,发挥互联网经济的标准化和大数据优势,通过掌握标准和核心技术占据世界经济和产业生态链的高端,从而赢得市场,赢得竞争。
为什么?作者认为,投资传统制造业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越来越重,最后都会形成所谓“重资产”,“重资产”往往意味高风险,这与投资者追求利润的目标并不一致。企业就像一个练家,其经营管理的关键是内修功力、外练灵巧。对内要有过硬的技术和管理,对外要对市场高度敏感,对产品的今天和未来了如指掌。后者比前者难度更大也更重要。
“互联网、软件、大数据正是这样一个可以将企业方方面面的资源、业务流程、研究开发、管理、服务、战略和产业技术体系、产业链融为一体的一项技术、一种手段和一种方法。”企业应该通过应用标准、互联网、软件、大数据,及其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将大量的中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和服务工作外包给产业下游的供应链、服务链,通过协作形成产业的新形态——将自己置于低风险、高利润的优势一端,从而将企业从过去经营企业自身转向经营全产业链,从经营随时面临风险的“重资产”转向经营低风险、高利润的“轻资产”。
作者认为,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从美国开始。其根本实质就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优势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全球化布局。他们打着全球化的旗号,将加工制造和低端服务大规模外包给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用当地廉价的人力与自然资源,而自己稳处于产业生态链的高端赚取高额利润。
在互联网业态下,西方大型跨国企业将主要资本和精力投放在“数字标准、软件、网络、大数据”的研发上,投放在“建设以自身为核心的产业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链”。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工业经济都在走向“轻资产化”和互联网化,为什么在过去的20年,波音、GE、西门子、空客、罗罗等欧美国家制造业第一阵营企业一直在持续不断“软化”。
而另一方面,谷歌、苹果、亚马逊、微软、INTEL等互联网软件企业在独领风骚的同时,也在不断拥抱金融业、制造业,出现了“互联网+”传统产业的发展趋势。美国制造业和互联网企业不断相向而行的实质就是“+互联网”和“互联网+”,德国的“工业4.0”的实质并不是人们常说的“智能化”,恰恰就是“制造业+互联网”,只是人家碍于面子换了个说法而已。人们对此要有清醒认识,传统制造业、服务业、银行业等,必须适应这场技术革命,主动走向互联网,否则会被工业互联网大潮革了命。
如果说第一次、第二次产业革命,我国都因为擦肩而过而与之失之交臂,那么,最近这20多年来,这次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产业革命的节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算是跟上了。事实上,美国有微软、亚马逊、苹果等互联网巨无霸企业,中国也诞生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小米等互联网公司。这是因为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从工业信息化到“两化融合”,到近年来的“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我国政府紧密跟踪世界技术发展大势,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和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产业政策。
《价值魔方》一书的作者以自己深厚的技术知识背景和对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深刻理解,以对时代高度负责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对20年来世界技术革命和我国政府有关产业科技政策进行了深刻而极富创造力的阐述,令人读来印象深刻、获益匪浅。
应该说本书是当今中国了解什么是工业互联网经济的最佳读本。本书的观点持之有据、言之成理、能成一家之言。相比于时下流行的一些人云亦云的经济学研究,显得难能可贵!因此,本书一方面获得一批院士和知名企业家的推荐,另一方面,也获得广大读者的青睐。目前,本书作者应邀在全国各地作学术报告已达数十场,正在全国刮起一股《价值魔方》的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