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当前,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台风活动较为频繁,而且据气象部门监测,已有多个台风胚胎在海上形成,并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台风,其中,关于9号台风“云雀”的预报显示,其有可能在近海区域生成,并给相关地区带来显著影响,而且截至当前时间,虽然“云雀”尚未正式生成,但气象部门已经对其进行了密切监测,并预测其有可能在近海区域形成,根据气象预报,未来一段时间内,预计将有超过14个省市区遭遇大到暴雨天气。
双台风警报:9号云雀或于近海形成
高温天气
凉快了,降温了,我国大范围高温进一步缩小了,江浙沪,安徽等区域,几乎全面已经看不到40度以上的高温了,只有极少数的地带相对较热。
根据高温数据显示,其中川渝鄂湘苏皖浙等少部分地带出现了高温,而最强的高温地带在四川,重庆为主,已经确定性的数据就是——重庆荣昌和彭水等局地40~40.5℃。
很显然,这高温在我国东南沿海已经不强了,不过,由于副热带高压的波动性很大,所以,东部沿海在少数降雨的影响之下,可能潮湿的天气还是不少。
而接下来从高温的活动情况来看,四川,重庆等区域的高温会减弱,但是在江浙沪等区域的高温似乎又呈现出了增强的局面。
初步预计在8月18-20日,江淮、江汉、江南北部等地将再次出现高温过程,这是短期的凉快。
只不过,雨水在进一步的扩大,变多之中,也会与高温进行削弱影响,如果实在压不住,那肯定就是很多人说的“蒸笼”天气了。
从降雨的分布情况来看,我国依然是暴雨不少,但主要是分散性的强雨水为主,在云南,四川,福建,浙江等超14省市区有大到暴雨。
其中沿海的城市降雨具有极端性,在福建东南部、广西东南部、广东西南部等地局部地区有大暴雨(100~120毫米),在强雨水的活动之下,注意强对流,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就行。
而且这样零散性的雨水还会持续发展,过后除了西南地区有一大块的中到大雨之外,还有华南区域的雨水会升级,其中福建,广东等地有大雨,暴雨,而且还要连续下,特别是沿海区域,雨水几乎不会停止。
按照我国的说明,预计在8月18日前,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华北、东北地区、黄淮等地有小到中雨,局地有大雨或暴雨,四川西部和南部、江南、华南及云南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
然后下一波是从8月19日至22日发展,在华北东部、东北地区南部、黄淮东部、江南南部、华南及云南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
看到没?上面给大家说了,我国东部可能出现“蒸笼”天气就是这个原因,又是高温,又是降雨,这滋味绝对不好受,大家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点击台风专题》》2024年第7号台风安比路径实时发布系统
然后就是台风问题,今年7号台风安比,8号台风悟空还在继续发展之中,这个双台风确定,是没问题的。
而8号台风悟空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也是在日本方向,其强度是在8级左右继续发展,而在继续北上之后,该台风就会消失减弱。
而需要注意的是就是这个7号台风安比,该台风还在继续增强之中,并且实力可能超过预期。
该台风的爆发潜力非常大,我国已经将该台风巅峰上调到了15级,风速为48m/s。而美国也是继续给出了16级超强台风的巅峰,风速为51m/s。
不过,这个爆发的时间要提前一点,此前预计是在日本中部区域成为超强台风,而现阶段是快要靠近的时候达到。
这个台风有概率会在日本中部登陆或者擦肩而过,如果达到了超强台风级别,其实登陆不登陆,这都将对日本中部带来极大影响,在日本去游玩的朋友多多注意。
然后就是我国预警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还将有1-2个台风生成,其中一个可能影响我国东南沿海,难道9号台风云雀,又要生成,并且靠近我国?
从云图上来看,的确西北太平洋以及南海区域的热带扰动活动还是不少。
按照EC的数据显示,8月18日的时候,在副热带高压腾出空间之下,在我国台湾省东北部方向会有一个低压发展,气压值为1003hpa。
过后,它将往我国江浙沪区域靠近,不过也有可能是内陆低压发展,其次就是在北部湾方向,也有低压活动,后续在我国东海方向,也有低压。
这个区域是相当复杂,这主要是副高的波动性较大,而最有可能出现的台风,也就是这一块区域。
但就算是出来了,依照EC的情况来看,也不会很大,顶多就是热带风暴级别左右。除了这一块区域,也看不到我国说的有台风可能影响我国。
而从GFS的情况来看,预计也是在8月18日左右,与EC同区有热带扰动活动,在8月19日的时候也会达到1001hpa。
同时,我国南海也有低压活动,但也有概率是内陆低压,也是极其复杂,情况不太明朗。
而在8月20日的时候,珠江三角洲区域会有一个995hpa出现,如果是台风的话,就是今年的9号台风云雀,并且是在我国近海生成。
但还是那句话,这个太复杂了,有点混乱,大家继续观察就行。反正就是我国沿海的热带扰动是高度活跃状态,然后内陆气旋发展也相当多。
所以,我国短期之中的天气也是相当复杂,但有没有台风,我国南方这段时间的雨水分散性活动也较强,也算是复杂天气之下的高温缓解,也还算行,继续观察。